竹联帮前帮主、精神领袖陈启礼的巨幅遗照在台北大直公祭会场
竹联帮大佬赵尔文(中)率领弟兄前往吊唁上香,接受媒体访问时, 表达支持绰号“幺幺”的大佬黄少岑接班竹联帮的态度。
灵堂现场
众人护卫灵车
竹联帮的兄弟们
陈启礼面子大 港日黑帮台湾政要皆到场祭拜
台湾前竹联帮帮主陈启礼8日举行告别式,台湾黑道中有五千人涌入灵堂,香港新义安、日本山口组也派人前 来。台湾政要方面,民进党立委柯建铭、新党主席郁慕明、国民党立委周守训等也陆续代表出席。陈启礼的好朋友、当年参与江南案的吴敦在丧礼上播发了自己制作 的、长达11分钟的纪念录影带。
台湾警察方面严阵以待,自上午7时起,台湾刑事局成立监控小组,再度出动造价千万的“行动SNG(卫星新闻采访车)”,同步监看灵堂的最新画面,由台湾刑 事局局长黄茂穗亲自坐镇指挥。
据中时电子报报道,8日上午设在台湾刑事局8号分机的指挥中心,由刑事局局长黄茂穗亲自坐镇指挥,只见监控小组成员各个神经绷紧,眼光不断在灵堂及告别式 会场入口的二个画面来回仔细端详,黄茂穗更是低头猛作笔记,并不时与小组成员交换意见,现场气氛严肃。
海外的帮派方面,香港新义安、日本山口组也有派人前来。日本山口组因为遭到限制入境,这次派来的四人,包括高桥源纪、松本州弘、宫崎学等都为组织的中生代 大哥。
五千人参加公祭
家祭在8日上午8点开始进行,由陈启礼的遗孀陈怡帆率领大儿子陈厚俊、二儿子陈奕丞(陈楚河)、小儿子陈 奕宏、大女儿陈蔼宓、二女儿陈霭云、陈云蕙等以及两方亲友在场开始进行家祭。
九十多岁高龄、陈启礼生前皈依的树林海明寺悟明法师,也由家属推着轮椅参加,陈启礼是其所收的唯一一位非佛门弟子。
家祭结束后,9点40分开始开放公祭,包含政界、立法院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台联党以及新党等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均出席致意,包括担任治丧委员会荣誉 主委的民进党立委柯建铭、以及新党主席郁慕明、国民党立委周守训、亲民党立委刘文雄、台联立法院党团总召罗志明;演艺圈则有“独臂刀王”王羽、 “急智歌王”张帝、张魁及演艺、电影工会代表出席。
是台灣著名也是國際性知名有組織性的廣域黑社會團體,以台灣台北為主要據點。主要活動在台灣中部以北,全 島自北至南以及國外中、美、歐、澳皆有其據點。主要核心成員約2萬人,一般認為包含準成員與關係合夥人,總成員數號稱高達10萬人,與四海幫、天道盟被並 稱為台灣三大黑幫。
起源
為了對抗本省人而成立的幫派,靠著與媒體友好關係'利用媒體誇大宣揚打開知名度。
1953年左右,孫德培於中和鄉(今永和市、中和市)成立中和幫。之後在孫德培的帶領下開始一連串的擴大地盤勢力,兩年內中和幫的活動勢力擴及中和、板橋 等地。
1955年時,幫主孫德培在一次糾紛中殺死了一名少年,最後遭到逮捕入獄。在其他幫派勢力得知中和幫幫主遭逮捕的消息之後,隨即不斷瓜分其原有地盤,而中 和幫內部也形成各派系互相惡鬥,幫中幹部潘世明於1955年率先出走組成萬字幫;另一位幹部湛洲吾也於1956年另組成三環幫。
1956年6月,以元老趙寧為首,主導召集幫眾於中和鄉竹林路(今隸永和市)舉行「第三次大會」,商量對策。由趙寧宣佈,因為幫主孫德培的入獄,為了尊重 幫主以及表示平等,決定不設立幫主一職,並且將中和幫殘餘勢力統整為竹林聯盟,後簡稱竹聯幫。
最初的竹聯幫一開始以動物名稱作為區分,最早別分有獅、虎、豹、鳳、鴨等5個支派聯盟;又在動物名稱前冠上顏色,區分輩分,而以後擔任竹聯幫總堂堂主的陳 啟禮,當時就是「鴨」的成員(這時候的竹聯幫,只能算是聯盟型態的組織)。
勢力擴展
1959年、竹聯幫在敵對的四海幫聯合文山、三環等幫派大舉圍剿下沉寂一時。
1962年,當時台北地區最大勢力的四海幫,面臨遭到政府當局打壓及強制解散的危機,竹聯幫也趁機奪取四海幫的地盤。隨著1957年出走另組「南強聯盟」 的陳啟禮,帶領大批人馬回籠、原「南海路幫」的張安樂在1964年加入竹聯幫以及1965年加入竹聯的吳敦,加上1964年、幹部的楊劍平,勢出重整竹聯 幫,當時竹聯幫成員就達500人以上,在楊劍平的領軍下,經過多年南爭北討的日子,漸漸併吞其他幫派勢力,而取得「天下第一幫」的名號,穩固了竹聯幫日後 的根基。
1968年,以陳啟禮為首在「香港西餐廳」一戰以寡擊眾,擊退台北中山區在地幫眾「牛埔幫」後從此打響名號。1968年4月、在幫內楊姓大老授意下,由張 安樂主持竹聯幫在陽明山召開的會議,將組織編制擴大,會中並規定日後各分支必需上繳"母金"。
1970年7月,竹聯幫成員的陳仁因為萌生退意而叛幫盜領組織公款逃逸,並且申請警方保護。這件事引起竹聯幫內部大哥極為不滿,而引來殺機。竹聯幫成員張 如虹與其他兩名同夥,在警方面前殺傷陳仁,此事件在台北地區引起軒然大波,被視為幕後指使者的陳啟禮隨即也被逮捕入獄服刑6年。
新舊派系惡鬥
1972年,在楊劍平與陳啟禮相繼被逮捕入獄後,竹聯幫在慢慢崩壞的情況下,由數名大哥推舉張安樂來重整 竹聯幫。當時張安樂擔任總護法,另外服刑中的陳啟禮當時也被推舉擔任總堂主。
張安樂再次把組織重新改革與制度化,分支改編為8旗制,並擴編成虎、豹、龍、獅、熊、鳳、狼、鳥等分支堂口。在張安樂的帶領之下讓"新竹聯"更有完善且精 密的制度與穩固的基礎,並且還提拔許多後輩,培養後輩成為獨當一面的角色。
竹聯幫內部不斷有派系間的鬥爭,其中分為新舊兩股勢力,舊派中屬於竹聯幫大老的周榕勢力最為強大(周榕是中和幫時期的元老,亦是陳啟禮的老大,在陳啟禮入 獄期間,周榕更被稱為名譽領袖);周榕與張安樂之間的鬥爭曾在元老柳茂川(灰鴨;在1978年成立戰堂前身的「戰鬥堂」)的居間協調下一度和解,1975 年,卻發生了「長橋餐廳事件」使得張安樂對組織派系的惡鬥感到失望,離開台灣遠赴美國發展。
"鴨霸子"掌權
1976年,出獄後的陳啟禮再度復出改革竹聯幫,與周榕形成兩股勢力派系互相對抗。後來周榕的大將們紛紛 投靠陳啟禮的勢力,也導致周榕派系勢力急速衰退。最後陳啟禮實質的統一竹聯幫,成為實質的初任幫主,因而有鴨霸子的稱呼。
經陳啟禮的整頓後,竹聯幫的勢力更加強大;在這段期間竹聯幫也逐步將武裝現代化,並已掌握現代化武器,與敵對的四海幫在1980年間,兩幫相繼爆發了杏花 閣血案、天廚餐廳事件及法庭喋血等社會事件。
1980年,竹聯幫開始著手將組織企業化,並在1981年初陸陸續續設立完成最初8個分堂,分別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1981年底再完成 天、地、至、尊4個分堂。到1984年"江南案"發生前又共設立、萬、古、長、青、東、南、西、北、風、火、雷、電等個堂口,以及一個女性堂口“花堂” (仁堂蘭花會前身),短短數年竹聯幫在陳啟禮手裡集結各地外省子弟迅速擴張成擁有20多個企業化堂口及直屬武裝部隊「竹聯突擊隊」 。
1983年的竹聯幫達鼎盛時期,組織開始向海外發展,先後在香港成立「恆昇國際」公司,在美國各大城市成立龍堂、鳳堂、虎堂、獅堂,以及在日本東京銀座設 立分堂(根據「龍×」一書指出,"江南案"發生前,美國探員已掌控竹聯幫龍堂在休士頓開香堂時的確切事證,成為日後連續破獲相關犯罪組織的線索及有力證 據)。
當時竹聯幫勢力已擴及全台灣,在台灣的正式幫眾達7千餘人,成為名符其實的外省掛第一幫,與同期在日本擁有正式成員5千多人的四代目山口組(另有6千多人 退出加入一和會)及在香港擁有正式成員4千6百多人的14K幫交情匪淺。
1984年,竹聯幫在復出的陳啟禮手中急速地擴充,但造成堂口間因利益衝突的內鬥事件不斷。同年6月,四海幫為了奪回被竹聯幫搶佔的地盤,聯合臺南的黃埔 幫北上結合台北其他幫派與竹聯幫爆發"江南案"之前最大規模的街頭衝突「荔舫餐廳事件」。
竹聯與四海兩幫的衝突更由街頭提升至金融與政治層面。首先是兩幫介入的股市戰,造成當時全台的金融風暴,在金融風暴的後期,兩幫聯手黑箱操作股市獲取不法 利益,造成台灣金融股市嚴重動盪。
江南案時期
江南案時期
1984年10月,爆發轟動台美的【江南案】。事後,政府為了改善在民眾的形象,而發動首波全國性掃黑的一清專案。也因一清專案的關係,幫內許多大老遭到 逮捕,陳啟禮與吳敦被判無期徒刑,幫內要角也紛紛遠赴中國大陸發展,一度讓竹聯幫元氣大傷。
1988年,台灣政府宣佈釋放300多名幫派份子,包含竹聯幫各個要角,也因此竹聯幫重整旗鼓再度復出。
1990年,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正值政府推動8兆的公共工程計畫,竹聯幫先後成立了韜略集團、峻國企業、泉安營造及東奎集團等企業公司,以暗中進行圍標、 綁標工程;短短數年便賺取暴利,並運用充裕資金再次拓展勢力版圖。
在1991年陳啟禮假釋出獄前後,除了南、西、北、風、火、雷等堂已正式運作外,幫內大老又陸陸續續成立了五行、捍衛隊(南機場)、戰堂(南機場)等堂口
省籍意識 1990年代,當時竹聯幫幫主陳啟禮為拓展中南部版圖,找劉煥榮邀請本省籍縱貫縣大哥黑松蔡永常擔任竹聯幫副幫主,卻因黑松身邊小弟一句「何必去當外省人 的小的」而作罷。至今他跟現任竹聯幫幫主「么么」黃少岑與多位大老仍有深厚情誼,是少數與外省掛幫派有深交的本省角頭大哥。
全省各地多數本省籍的角頭兄弟都不願加入竹聯幫'他們普遍認為何必去幫外省人欺負我們自己台灣人呢
現今的竹聯是也多是以外省子弟為主'但是這幾年北部少數本省籍加入竹聯幫竹聯幫用會長或堂主的頭銜來利誘'這匹沒讀過幾本書六七年級生大多是中輟生或是受 到古惑仔電影薰陶想當幫主而加入竹聯的
'現在北台灣多數中生代本省籍兄弟就是這樣被收買加入竹聯幫'這些沒讀過什麼書的小兄弟很好收買'但這只是少數,因為全省角頭兄弟大多以加入縱貫線淵源的 天道盟為主竹联帮
竹联帮前帮主、精神领袖陈启礼的巨幅遗照在台北大直公祭会场
竹联帮大佬赵尔文(中)率领弟兄前往吊唁上香,接受媒体访问时, 表达支持绰号“幺幺”的大佬黄少岑接班竹联帮的态度。
灵堂现场
众人护卫灵车
竹联帮的兄弟们
陈启礼面子大 港日黑帮台湾政要皆到场祭拜
台湾前竹联帮帮主陈启礼8日举行告别式,台湾黑道中有五千人涌入灵堂,香港新义安、日本山口组也派人前 来。台湾政要方面,民进党立委柯建铭、新党主席郁慕明、国民党立委周守训等也陆续代表出席。陈启礼的好朋友、当年参与江南案的吴敦在丧礼上播发了自己制作 的、长达11分钟的纪念录影带。
台湾警察方面严阵以待,自上午7时起,台湾刑事局成立监控小组,再度出动造价千万的“行动SNG(卫星新闻采访车)”,同步监看灵堂的最新画面,由台湾刑 事局局长黄茂穗亲自坐镇指挥。
据中时电子报报道,8日上午设在台湾刑事局8号分机的指挥中心,由刑事局局长黄茂穗亲自坐镇指挥,只见监控小组成员各个神经绷紧,眼光不断在灵堂及告别式 会场入口的二个画面来回仔细端详,黄茂穗更是低头猛作笔记,并不时与小组成员交换意见,现场气氛严肃。
海外的帮派方面,香港新义安、日本山口组也有派人前来。日本山口组因为遭到限制入境,这次派来的四人,包括高桥源纪、松本州弘、宫崎学等都为组织的中生代 大哥。
五千人参加公祭
家祭在8日上午8点开始进行,由陈启礼的遗孀陈怡帆率领大儿子陈厚俊、二儿子陈奕丞(陈楚河)、小儿子陈 奕宏、大女儿陈蔼宓、二女儿陈霭云、陈云蕙等以及两方亲友在场开始进行家祭。
九十多岁高龄、陈启礼生前皈依的树林海明寺悟明法师,也由家属推着轮椅参加,陈启礼是其所收的唯一一位非佛门弟子。
家祭结束后,9点40分开始开放公祭,包含政界、立法院民进党、国民党、亲民党、台联党以及新党等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均出席致意,包括担任治丧委员会荣誉 主委的民进党立委柯建铭、以及新党主席郁慕明、国民党立委周守训、亲民党立委刘文雄、台联立法院党团总召罗志明;演艺圈则有“独臂刀王”王羽、 “急智歌王”张帝、张魁及演艺、电影工会代表出席。
是台灣著名也是國際性知名有組織性的廣域黑社會團體,以台灣台北為主要據點。主要活動在台灣中部以北,全 島自北至南以及國外中、美、歐、澳皆有其據點。主要核心成員約2萬人,一般認為包含準成員與關係合夥人,總成員數號稱高達10萬人,與四海幫、天道盟被並 稱為台灣三大黑幫。
起源
為了對抗本省人而成立的幫派,靠著與媒體友好關係'利用媒體誇大宣揚打開知名度。
1953年左右,孫德培於中和鄉(今永和市、中和市)成立中和幫。之後在孫德培的帶領下開始一連串的擴大地盤勢力,兩年內中和幫的活動勢力擴及中和、板橋 等地。
1955年時,幫主孫德培在一次糾紛中殺死了一名少年,最後遭到逮捕入獄。在其他幫派勢力得知中和幫幫主遭逮捕的消息之後,隨即不斷瓜分其原有地盤,而中 和幫內部也形成各派系互相惡鬥,幫中幹部潘世明於1955年率先出走組成萬字幫;另一位幹部湛洲吾也於1956年另組成三環幫。
1956年6月,以元老趙寧為首,主導召集幫眾於中和鄉竹林路(今隸永和市)舉行「第三次大會」,商量對策。由趙寧宣佈,因為幫主孫德培的入獄,為了尊重 幫主以及表示平等,決定不設立幫主一職,並且將中和幫殘餘勢力統整為竹林聯盟,後簡稱竹聯幫。
最初的竹聯幫一開始以動物名稱作為區分,最早別分有獅、虎、豹、鳳、鴨等5個支派聯盟;又在動物名稱前冠上顏色,區分輩分,而以後擔任竹聯幫總堂堂主的陳 啟禮,當時就是「鴨」的成員(這時候的竹聯幫,只能算是聯盟型態的組織)。
勢力擴展
1959年、竹聯幫在敵對的四海幫聯合文山、三環等幫派大舉圍剿下沉寂一時。
1962年,當時台北地區最大勢力的四海幫,面臨遭到政府當局打壓及強制解散的危機,竹聯幫也趁機奪取四海幫的地盤。隨著1957年出走另組「南強聯盟」 的陳啟禮,帶領大批人馬回籠、原「南海路幫」的張安樂在1964年加入竹聯幫以及1965年加入竹聯的吳敦,加上1964年、幹部的楊劍平,勢出重整竹聯 幫,當時竹聯幫成員就達500人以上,在楊劍平的領軍下,經過多年南爭北討的日子,漸漸併吞其他幫派勢力,而取得「天下第一幫」的名號,穩固了竹聯幫日後 的根基。
1968年,以陳啟禮為首在「香港西餐廳」一戰以寡擊眾,擊退台北中山區在地幫眾「牛埔幫」後從此打響名號。1968年4月、在幫內楊姓大老授意下,由張 安樂主持竹聯幫在陽明山召開的會議,將組織編制擴大,會中並規定日後各分支必需上繳"母金"。
1970年7月,竹聯幫成員的陳仁因為萌生退意而叛幫盜領組織公款逃逸,並且申請警方保護。這件事引起竹聯幫內部大哥極為不滿,而引來殺機。竹聯幫成員張 如虹與其他兩名同夥,在警方面前殺傷陳仁,此事件在台北地區引起軒然大波,被視為幕後指使者的陳啟禮隨即也被逮捕入獄服刑6年。
新舊派系惡鬥
1972年,在楊劍平與陳啟禮相繼被逮捕入獄後,竹聯幫在慢慢崩壞的情況下,由數名大哥推舉張安樂來重整 竹聯幫。當時張安樂擔任總護法,另外服刑中的陳啟禮當時也被推舉擔任總堂主。
張安樂再次把組織重新改革與制度化,分支改編為8旗制,並擴編成虎、豹、龍、獅、熊、鳳、狼、鳥等分支堂口。在張安樂的帶領之下讓"新竹聯"更有完善且精 密的制度與穩固的基礎,並且還提拔許多後輩,培養後輩成為獨當一面的角色。
竹聯幫內部不斷有派系間的鬥爭,其中分為新舊兩股勢力,舊派中屬於竹聯幫大老的周榕勢力最為強大(周榕是中和幫時期的元老,亦是陳啟禮的老大,在陳啟禮入 獄期間,周榕更被稱為名譽領袖);周榕與張安樂之間的鬥爭曾在元老柳茂川(灰鴨;在1978年成立戰堂前身的「戰鬥堂」)的居間協調下一度和解,1975 年,卻發生了「長橋餐廳事件」使得張安樂對組織派系的惡鬥感到失望,離開台灣遠赴美國發展。
"鴨霸子"掌權
1976年,出獄後的陳啟禮再度復出改革竹聯幫,與周榕形成兩股勢力派系互相對抗。後來周榕的大將們紛紛 投靠陳啟禮的勢力,也導致周榕派系勢力急速衰退。最後陳啟禮實質的統一竹聯幫,成為實質的初任幫主,因而有鴨霸子的稱呼。
經陳啟禮的整頓後,竹聯幫的勢力更加強大;在這段期間竹聯幫也逐步將武裝現代化,並已掌握現代化武器,與敵對的四海幫在1980年間,兩幫相繼爆發了杏花 閣血案、天廚餐廳事件及法庭喋血等社會事件。
1980年,竹聯幫開始著手將組織企業化,並在1981年初陸陸續續設立完成最初8個分堂,分別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1981年底再完成 天、地、至、尊4個分堂。到1984年"江南案"發生前又共設立、萬、古、長、青、東、南、西、北、風、火、雷、電等個堂口,以及一個女性堂口“花堂” (仁堂蘭花會前身),短短數年竹聯幫在陳啟禮手裡集結各地外省子弟迅速擴張成擁有20多個企業化堂口及直屬武裝部隊「竹聯突擊隊」 。
1983年的竹聯幫達鼎盛時期,組織開始向海外發展,先後在香港成立「恆昇國際」公司,在美國各大城市成立龍堂、鳳堂、虎堂、獅堂,以及在日本東京銀座設 立分堂(根據「龍×」一書指出,"江南案"發生前,美國探員已掌控竹聯幫龍堂在休士頓開香堂時的確切事證,成為日後連續破獲相關犯罪組織的線索及有力證 據)。
當時竹聯幫勢力已擴及全台灣,在台灣的正式幫眾達7千餘人,成為名符其實的外省掛第一幫,與同期在日本擁有正式成員5千多人的四代目山口組(另有6千多人 退出加入一和會)及在香港擁有正式成員4千6百多人的14K幫交情匪淺。
1984年,竹聯幫在復出的陳啟禮手中急速地擴充,但造成堂口間因利益衝突的內鬥事件不斷。同年6月,四海幫為了奪回被竹聯幫搶佔的地盤,聯合臺南的黃埔 幫北上結合台北其他幫派與竹聯幫爆發"江南案"之前最大規模的街頭衝突「荔舫餐廳事件」。
竹聯與四海兩幫的衝突更由街頭提升至金融與政治層面。首先是兩幫介入的股市戰,造成當時全台的金融風暴,在金融風暴的後期,兩幫聯手黑箱操作股市獲取不法 利益,造成台灣金融股市嚴重動盪。
江南案時期
江南案時期
1984年10月,爆發轟動台美的【江南案】。事後,政府為了改善在民眾的形象,而發動首波全國性掃黑的一清專案。也因一清專案的關係,幫內許多大老遭到 逮捕,陳啟禮與吳敦被判無期徒刑,幫內要角也紛紛遠赴中國大陸發展,一度讓竹聯幫元氣大傷。
1988年,台灣政府宣佈釋放300多名幫派份子,包含竹聯幫各個要角,也因此竹聯幫重整旗鼓再度復出。
1990年,台灣經濟蓬勃發展,正值政府推動8兆的公共工程計畫,竹聯幫先後成立了韜略集團、峻國企業、泉安營造及東奎集團等企業公司,以暗中進行圍標、 綁標工程;短短數年便賺取暴利,並運用充裕資金再次拓展勢力版圖。
在1991年陳啟禮假釋出獄前後,除了南、西、北、風、火、雷等堂已正式運作外,幫內大老又陸陸續續成立了五行、捍衛隊(南機場)、戰堂(南機場)等堂口
省籍意識 1990年代,當時竹聯幫幫主陳啟禮為拓展中南部版圖,找劉煥榮邀請本省籍縱貫縣大哥黑松蔡永常擔任竹聯幫副幫主,卻因黑松身邊小弟一句「何必去當外省人 的小的」而作罷。至今他跟現任竹聯幫幫主「么么」黃少岑與多位大老仍有深厚情誼,是少數與外省掛幫派有深交的本省角頭大哥。
全省各地多數本省籍的角頭兄弟都不願加入竹聯幫'他們普遍認為何必去幫外省人欺負我們自己台灣人呢
現今的竹聯是也多是以外省子弟為主'但是這幾年北部少數本省籍加入竹聯幫竹聯幫用會長或堂主的頭銜來利誘'這匹沒讀過幾本書六七年級生大多是中輟生或是受 到古惑仔電影薰陶想當幫主而加入竹聯的
'現在北台灣多數中生代本省籍兄弟就是這樣被收買加入竹聯幫'這些沒讀過什麼書的小兄弟很好收買'但這只是少數,因為全省角頭兄弟大多以加入縱貫線淵源的 天道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