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25, 2010

婆媳間的九個尖銳矛盾


【小編導語】:婆媳關係總是永遠談也談不完的話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婆媳關係也變得十分關鍵。新一代的婆媳之間是怎樣的關係呢?


矛盾一:婆婆總覺得我不夠好

婆婆不是媽媽,總是對媳婦抱著一種審視的態度,很多事情也不會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事事包容,但是對於驕縱的80後女生,又怎麼受得了婆婆的指指點點?矛盾一觸即發!

矛盾二:婆婆處處向著老公,家裡的事情都要我來做。

這點應該是很多現在80後女生的一致心聲,老公是家裡的獨苗,我也是家裡的千金啊!在老一輩的觀念裡女主內男主外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對媳婦的要求也相對偏高,但是現在的80後的女生哪個在結婚之前就會做家務的?少之又少…所以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矛盾三:婆婆看不起我家裡人

這點矛盾經常會出現在女生嫁的比較好的情況下,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父母都希望女兒能嫁的大富大貴,當中當然有好的方面,但是往往不好的方面也會隨之而來…矛盾就在這樣的局面下展開。

矛盾四:婆婆喜歡干涉我們的生活

非常多的80後男生是在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長大了,就算結婚了,你的婆婆還是會把你的老公--家裡的頂樑柱當成一個孩子,往往讓你哭笑不得,她們隨 意進入你的房間,隨意的改變你的房間擺設。讓你的生活陷入混亂,但是婆婆依然是頂著好人的帽子,這樣的情況,矛盾怎麼會不發生?

矛盾五:價值觀完全不同

如果你遇到一個時尚並且懂得生活的婆婆真是萬幸!但是如果你遇到一個思想保守並節儉持家的婆婆呢?應該會讓你頭痛不已吧?80後的女生生活自由,生活品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生活指標,但是婆婆那一輩的想法未必是這樣的,那你們的爭執必定展開,只是早晚的問題罷了。

矛盾六:婆婆的育兒方式我不認同


教育孩子本是家長的任務,但是由於現在中國的國情,帶孩子變成了老一輩的工作,無論哪個城市的街頭你都可以看到老年人帶著孩子讀書去補習班,但是真的是現在的80後父母不願意管嗎?還是更多的讓婆婆和公公代替沒有插手的餘地了?

矛盾七:婆婆覺得結婚後我不該再化妝

老一輩的想法很單純,女人這一輩子就是為了嫁一個好男人,既然你已經結婚了,那婚後你又何必花那麼多錢把自己打扮的招搖過市?婆婆的想法沒有錯,但是錯就錯在現在這個社會紛擾太多,如果婚後變成黃臉婆,老公還會像婚前一樣愛你嗎?婆婆只關注了媳婦,忘記了兒子的方面

矛盾八:婚後婆婆要我馬上生孩子

現在很多的80後結婚都是為了撐父母身體還比較健康的時候能幫忙帶一下孩子,但是也有很多獨立自主的80後女生希望在自己年輕的時候讓工作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再考慮生孩子,但是在婆婆的眼裡,結婚就是要生孩子了,所以往往就會存下矛盾的禍心。

矛盾九:婆婆要求老公和我報恩

城市孔雀女和農村鳳凰男的故事每天都在城市的每個角落上演,真愛無敵,非常多的這樣組合最後成功的成為了夫妻。但是婚後呢?孔雀女的驕傲怎麼能理解婆婆對鳳凰男那種培養的心?婆婆不斷的索要,讓80後的孔雀女心身疲憊。

舞動芭黎,掌聲蕾動LA DANSE:THE PARIS OPERA BALLET


片名:【舞動芭黎,掌聲蕾動LA DANSE:THE PARIS OPERA BALLET】
上映日期:2010-12-24。
類型:紀錄片。
片長:2時39分。
導演:佛雷德里克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

演員:安德烈克雷曼(Andrei Klemm)、韋恩麥奎格(Wayne McGregor)、普雷祖卡(Angelin Preljocaj)、艾曼紐蓋特(Emmanuel Gat)、皮耶拉寇特(Pierre Lacotte)、吉蘭娜泰馬爾(Ghislaine Thesmar)、馬茲艾克(Mats Ek)、派特里斯巴特(Patrice Bart)、多明尼克梅西(Dominique Mercy)、布莉姬拉菲佛(Brigitte Lefèvre)、艾蜜莉柯塞特(Emilie Cozette)、蕾蒂夏普卓(Laetitia Pujol)、艾維摩侯(Herve Moreau)、瑪麗安涅絲潔歐(Marie-Agnes Gillot)、阿妮耶思雷特思圖(Agnes Letestu)荷西馬丁尼茲(Jose Martinez)、班傑明佩許(Benjamin Pech)、亞恩布萊達(Yann Bridard)。
發行公司:海鵬。
官方網站:http://swfilms.pixnet.net/blog 。http://www.facebook.com/swfilms 。


劇情簡介:
布莉姬精心編排七大舞劇,卻遇上350年來的大罷工…。
這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巴黎「加尼葉歌劇院」,肩負著350年文化傳承與人才培育使命,藝術總監布莉姬拉菲佛正絞盡腦汁、努力籌備明、後年的節目演出…。
布莉姬不計成本、一口氣邀請了8大名師來編創新劇,並嚴格訓練旗下154名舞星,更動員1500名幕後工作人員加入了製作的行列…。她不但邀請了現 代舞家普雷祖卡,搭配她歌劇院的首席舞星艾蜜莉柯塞特,來編排一齣現代舞《美蒂亞的夢》;更請出資深古典芭蕾大師皮耶拉寇特和吉蘭娜泰馬爾,重現大型豪華 芭蕾舞劇《巴姬塔》,同時力捧當家一級舞星阿妮耶思雷特思圖和艾維摩侯…。

布莉姬想結合這群大師們的精彩創意和歌劇院的卓越人才,陸續編排出《種》、《美蒂亞的夢》、《羅密歐與茱麗葉》、《巴姬塔》、《胡桃鉗》、《貝納達之家》和《奧菲歐與幽莉蒂絲》等七大舞劇,送給觀眾一份充滿感動的超級藝術大禮。

美國贊助團突然捧金前來訪問歌劇院,布莉姬興奮地展開了忙碌的接待,盡全力要安排一場盡善盡美的盛大晚宴來迎接貴賓。但就在此時,有的舞星因太過勞 累而萌生退意,有的又總是跟不上排練進度…;而歌劇院成立350年來的唯一大罷工,竟也在此刻發生了!布莉姬能安然化解這些危機嗎?美國贊助團又會順利捐 款、贊助演出嗎?而她精心安排的七大舞劇又能順利編排完成嗎?一場以無比毅力、直達藝術顛峰的精彩饗宴,自此登場…。

【關於電影】
掌聲、汗水、感動《舞動芭黎,掌聲蕾動》160分鐘驚奇臨場感
《舞動芭黎,掌聲蕾動》是美國大師佛雷德里克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的最新鉅作,該片以素有「芭蕾搖籃」之稱的巴黎加尼葉歌劇院(Opéra de Garnier)的輝煌歷史與精彩演出為背景,精彩描述了旗下大師及一級舞星們,為了創造藝術顛峰而努力不懈的感人故事。

全片不但前所未見、首度登堂入室,以84天的連續跟拍,揭開了這座巴黎歌劇院的神秘面紗;並史無前例地拍下了當今芭蕾舞大師,如安德烈克雷曼 (Andrei Klemm)、皮耶拉寇特(Pierre Lacotte),以及編舞家韋恩麥奎格(Wayne McGregor)、普雷祖卡(Angelin Preljocaj)和馬茲艾克(Mats Ek)等,如何嚴格地教授一級舞星邁向成功的珍貴畫面,更進一步引領觀眾,臨場體驗每齣成功舞劇背後的嚴苛、汗水與感動!

這部盛況空前、充滿驚奇臨場感的160分鐘電影《舞動芭黎,掌聲蕾動》,就由加尼葉歌劇院芭蕾舞團、這154名舞星及幕後1500名工作人員現身演 出,電影並透過他們訓練的過程和表演的成果,一一呈現出最當紅的現代舞《種》、《美蒂亞的夢》、《貝納達之家》、《羅密歐與茱麗葉》、《奧菲歐與幽莉蒂 絲》及古典芭蕾《巴姬塔》、《胡桃鉗》等七齣經典舞劇的形成。

除了嚴格無比的訓練過程與美不勝收的華麗場面外,本片在拍攝期間,竟也幸運地意外拍到了這個成立了350年的芭蕾舞團、唯一的一次大罷工,使本就精彩的劇情更增添意外曲折,獲得了如「紐約時報」、「電影筆記」等眾多歐美媒體一致的高度評價!
《舞動芭黎,掌聲蕾動》~ 導演介紹 佛雷德里克懷斯曼 Frederick Wiseman
既然電影是門關於「運動」的藝術,我就想拍一部紀錄那些動作層次最高的舞者與編舞家們,有系統透過身體語言表現情感與想法的電影。我對巴黎歌劇院芭蕾舞團 的舞者、編舞家、管理人員以及技術人員有著很高的敬佩,並感謝他們提供這個機會,讓我完成電影《舞動芭黎,掌聲蕾動》。─ 佛雷德里克懷斯曼 Frederick Wiseman
佛雷德里克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是當代影壇的紀錄片大師,自1967年拍攝首部電影《提提卡失序記事》(Titicut Follies)以來,靠著獨到眼光與客觀手法,累積拍攝36部紀錄片與2部劇情長片,記錄下美國超過半個世紀的社會變遷,被影評讚譽為「30年來最偉大 的美國導演」。
佛雷德里克懷斯曼生於1930年,是耶魯大學法學碩士的高材生。他畢業後先於巴黎開業,後返回哈佛與波士頓大學等名校授課。1964年,佛雷德里克 懷斯曼跨足電影,為某部劇情片擔任製片,三年後則以描述美國精神病院黑暗內幕的電影《提提卡失序記事》踏入紀錄片領域,並一舉獲得德國曼漢姆影展最佳紀錄 片大獎。
佛雷德里克懷斯曼作品向來以各種「機構」為主題,並透過機構裡的各種人物,刻劃了人與社會、國家間的多樣關係。他是美國60年代「直接電影」運動的 領頭人物,獨特手法與觀念對新一代後生晚輩影響甚大,作品更接連榮獲柏林影展、美國芝加哥影展、國際人權協會以及艾美獎等多項肯定,代表作則有:《福 利》(Welfare)、《緬因州的貝爾法斯特》(Belfast, Maine)以及《家庭暴力》(Domestic Violence)等。
劇照欣賞:






个人超酷装备,买个喷气翼飞上天

 1.XOS 2外骨骼
XOS 2外骨骼
最近,《时代》杂志将雷神公司研制的 XOS 2外骨骼评为2010年最佳发明之一。XOS 2比第一代外骨骼更轻更坚固并且速度更快,同时将耗电量降低50%。如果想亲自感受一下这种非凡的个人装备,唯一的方式就是在XOS 2投入使用后参军入伍,因为这种外骨骼是专为士兵研制的。XOS 2能够增加士兵的力量,帮助他们搬运重型装备。
2.喷气翼
喷气翼
自从对直立行走感到厌烦的那一天起,人类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像鸟儿一样自由地在蓝天中飞翔。虽然飞机或者直升机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梦想,但相比之下,借助喷气背包一飞冲天才是最酷的选择,它们堪称终极个人飞行装备。
照片中的人是瑞士冒险家,被称之为“火箭人”的伊夫·罗西,他最清楚我们正在谈论什么。借助于一个带翅膀的喷气背包,罗西已成功飞越英吉利海 峡,2010年11月,他又上演了两次空中大回环。(真想知道,这位老兄的愿望清单上写的究竟是什么。)可惜的是,你无法在市场上买到罗西使用的喷气翼, 这样也好,省去了10万美元这一大笔开支。我们建议那些对喷气背包着迷的人参加飞行培训。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人有资格驾驭这种飞行装备。
3.MotoCzysz E1pc电动摩托
MotoCzysz E1pc电动摩托
“电动”绝不意味着要忍受高尔夫球车那样的龟爬速度。MotoCzysz E1pc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电动摩托车,在美国犹他州波奈维尔盐床试车跑道接受测试时,它的时速超过每小时163英里(约合每小时262公里)。2010 年6月,MotoCzysz E1pc获得英国曼岛TT电动摩托车比赛冠军,时速达到创纪录的96.82英里(约合每小时155公里),比第二名快了两分钟。
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将其列入2010年最佳创新之列,对此我们无需感到任何惊讶。目前,我们还无法在市面上买到这款电动摩托,幸运的是,它的集成电动驱动系统D1g1gital Dr1ve D1将于2011年5月发售,售价只有8999美元。
4.飞行汽车
飞行汽车
看过影片《飞天万能车》的人想必都希望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飞行汽车。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装备。想象一下,如果在驾车途中遭人追杀,你突然将汽车 变成飞机,飞越悬崖,将恶人远远甩在后面,那将是怎样一番景象。Terrafugia公司致力于打造集汽车和飞机功能于一身的交通工具。2006年,他们 研制出Transition飞行汽车,并于2010年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批准。
Transition的空中巡航速度可达到93节(约合每小时168公里),每小时耗油量为5加仑(约合19升)。收起机翼在陆上行驶时,它可 以达到高速路要求的速度,燃烧每加仑汽油可行驶35英里(约合56公里)。驾驶这种飞行汽车需要获得飞行员执照,飞行时间最少要达到20小时。 Transition的售价不算太高,只有1万美元。

5.C-Explorer私人探险潜艇
C-Explorer私人探险潜艇
如果生活在海边,你一定希望拥有一艘C-Explorer私人探险潜艇。在它的帮助下,你可以潜入海下3300英尺(约合1005米),感受海 底世界的美妙与神奇。这种潜艇采用双体船造型,由荷兰公司U-Boat Worx设计,可搭载6名乘客。它的透明耐压船体使用丙烯酸材料制成,美丽的水下风光可一览无余。C-Explorer的一些型号使用10 kWh锂电池驱动,其他型号则采用40 kWh锂电池,最低售价36万美元,最高售价100万美元多一点。
6.太阳能飞机、船或者汽车
太阳能飞机、船或者汽车
所有人都不想一直停留在陆地上。虽然电动交通工具可能是交通运输的未来,但绝大多数电动交通工具使用的电并非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我们提高能效的 终极目标便是让交通工具完全由太阳能驱动。现在,全世界致力于挑战可再生能源极限的研究人员几乎都在研制太阳能交通工具。他们中很多人将目光聚焦在太阳能 飞机上。Solar Impulse便是这样一个项目,其终极目标是研制出完全采用太阳能驱动并且可以环游世界的无人驾驶飞机。在英国国防技术公司QinetiQ,研究人员正 在研制Zephyr,这是一种太阳能无人机,在设计上可以飞行数周时间。(图片中的飞机便是Zephyr)
在研制太阳能船方面,“星球太阳能”号可谓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这艘太阳能双体船由瑞士冒险家拉斐尔·多米扬设计,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船。其 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高达5380平方英尺(约合500平方米),造价2400万美元。2011年,“星球太阳能”号将进行环球航行,穿越所有七个大洋。
太阳能汽车凭借流线型设计和光电车身带有浓厚的未来派色彩。但太阳能汽车真正走上生产线并出现在汽车销售商的展厅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为了一睹太阳能汽车的风采,最理想的地方莫过于太阳能汽车比赛现场,例如世界太阳能汽车挑战赛或者北美太阳能汽车挑战赛。
7.苹果液态金属自行车
苹果液态金属自行车
8月,苹果申请了一项智能自行车专利,可利用iPod或者iPhone监视骑车人的数据。此外,这款自行车还内置用于与车队保持联系的Wi- Fi无线网络并采用声控技术。相比这些,苹果iBike最酷的地方还是所使用的制造材料——液态金属。目前,苹果已经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郎克荷圣玛格丽特 区的液态金属技术公司签署一项独家供应合同。这家公司研发出一种金属,极为坚固、耐用、抗腐蚀并且拥有独特的声学特性。它拥有类似玻璃的原子结构,也就是 说,使用这种材料制造自行车只需进行很少的机械加工并且无需打磨。
迄今为止,iBike还只是一项专利,苹果并未研制出原型车。但采用液态金属这一想法注定会让所有人陷入兴奋之中,尤其是苹果迷。虽然iBike还没有从想法变成现实,但我们还是要把它列入愿望清单。
8.Gigapan Epic 100全景照相机
Gigapan Epic 100全景照相机
你可能已经拥有口袋大小的数码相机,但如果看到这款相机,你一定按耐不住掏腰包购买的冲动。Gigapan Epic 100全景照相机能够拍摄由数十亿像素构成的全景照片。拍摄时,这款相机会一点一点移动,最终将所有景象捕捉下来。相关软件会将所拍摄的数百或者数千幅照 片合成一幅超高清晰图片,可以通过放大呈现景物的惊人细节。摄影师可以将他们拍摄的全景照片上传至Gigapan网站,与所有摄影爱好者分享。Epic Pro相机当前的零售价为449美元,与愿望清单上的其他高科技装备,这绝对是一个便宜货。
9.隐形斗篷
隐形斗篷
黄金涂层的丝绸斗篷似乎是《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这样的童话故事中才有的东西,但事情并非如此。现在,科学家 已经利用这种丝绸材料研制出隐形斗篷。这种隐形斗篷能够在太赫兹波(介于无线电和红外线之间的电磁波谱区)下隐形。研究过程中,科学家将1万个黄金谐振器 植入一片丝绸。通过调整丝绸的物理结构,科学家赋予这种普通材料非凡的性能。其他具备这种性能的材料被称之为“超材料”,能够吸引或者反射所有特定波长的 光线,或者让光线发生弯曲,绕过被斗篷遮盖的物体。
当这种新型丝绸材料被太赫兹光线照射时,科学家探测到共振。产生共振是制造一种能够弯曲物体周围电磁波的材料所需迈出的第一步,使其能够在这个频谱区隐形。研制出一款哈利·波特风格的隐形斗篷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科学家已经逐渐接近这一梦想,因此最好还是将其列入自己的愿望清单。
10.可弹钢琴的手套
可弹钢琴的手套
很多人都想学钢琴但又负担不起买钢琴的费用。如果你也是一个这样的不幸儿,那不妨为自己买一个可以弹钢琴的手套。神奇的钢琴手套由斯科特·加纳设计,可以帮助使用者学习如何玩转黑白键,有了它,你根本不用买一台真正的钢琴。
钢琴手套的每根手指有一个按钮,充当一个音符,也就是说,它只有10个音符,不能升半音或者降半音,但加纳认为可以将拇指作为一个换档键,将音符升或者降一个八度。目前,他的便携式钢琴仍处于原型阶段,所有零部件的成本只有50美元。

亚洲大黄蜂身体内置“太阳能电池”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一项最新研究显示,一种亚洲大黄蜂身体内置“太阳能电池”,可利用皮肤色素将吸收的太阳光转换成为电能,这也是动物王国中唯一具有该特性的动物。
亚洲大黄蜂身体内置“太阳能电池”,可利用皮肤色素将吸收的太阳光转换成为电能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研究员马汀-普罗特金(Marian Plotkin)称,这种大黄蜂是从其外骨骼产生电能。他的私人顾问雅各布-艾沙伊(Jacob Ishay)在太阳光线非常强烈时发现这种昆虫表现异常活跃,这在黄蜂物种中并不常见。
近期,普罗特金和同事们通过进一步检测这种大黄蜂的外骨骼,发现电能是如何产生的。原来,它们类似皮肤的外骨骼层中的黄色组织中的色素可以捕获光线,而它的褐色组织中的色素可以产生电能。但目前他们仍不清楚这种黄蜂如何使用电能的详细过程。
普罗特金说:“当我开始这项实验时,人们告诉我不会取得实验成功的,但目前我对当前的研究结果感到满意。”使用人造元素的太阳能电池通常仅有 10-11%的产生电能能力,而这种大黄蜂体内的“太阳能电池”仅有0.335%的产生电能能力。目前,它体内的主要能量还是来自食物。
普罗特金强调称,动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自身能量的现象非常罕见,在此之前,我们仅在植物和细菌中发现此类特征。研究小组发现这种黄蜂的褐色组织中包含黑色素,黑色素通过吸收有害紫外线并转换成为热量,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体皮肤细胞。
同时,褐色组织的结构分析揭示其中的凹痕通过引导光线进入该组织,从而实现捕获光线,并将这些光线分解成较小的部分。普罗特金说:“褐色组织非常像光线诱捕器,仅有1%的入射光线出现反射。”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12月刊的《自然科学》杂志上。
这种黄蜂的黄色组织包含着暗淡的黄蝶吟色素,它能使蝴蝶翅膀和哺乳动物的尿液具有一定的颜色。当研究小组在液体溶液中隔离黄蝶吟色素时,然后再将该溶液放入一个导体类型的固体太阳能电极之中,此时他们发现太阳能电极可发光,该溶液中的黄蝶吟色素能够产生电能。
伦敦自然历史博 物馆昆虫学家克莉丝-莱尔(Chris Lyal)称这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调查研究。并未参与这项研究的莱尔指出,我与其它黄蜂物种的外骨骼结构进行了对比,其它物种并不具备收集太阳能的能 力。或许其它昆虫物种也存在着类似的物理发电能力,例如:生活在欧洲西南部比利牛斯山脉的阿波罗蝴蝶在飞行之前必须在阳光下取暖,或许它们是在吸收太阳 能,存在着某种独特的机制将太阳能转化为自身能量。

本月推荐

Horizontal Ads 1

Featured Content 4

125x125 Ads

Featured Video

Featured Content Glider

Featured Content Scroller

Featured Content 1

Search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