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October 12, 2010

台灣微雕第一人陳逢顯作品

陳逢顯是台北縣的一位民間藝術家,有“台灣微雕第一人”之譽





兩只置于針孔上“手牽手”的立體著色螃蟹。蟹體最寬處只有0.2釐米,係用凝結的樹脂作材質。堪稱世界最小螃蟹。





世界最小雕刻紅螞蟻,由樹脂凝膠雕刻而成,螞蟻長1.5毫米,寬1毫米。





在米粒上雕刻,置於針孔上的唐槐。





米雕麥積山石窟古佛像。





手拿奧運聖火的熊貓,熊貓尺寸為0.4毫米,作品上方為針鼻。





5隻熊貓與奧運五環旗,熊貓尺寸為0.7毫米,作品下方為針鼻。





用磚泥雕刻了十七隻小牛,置於一枚十元硬幣上。





“世界最小西瓜”。針孔上的套色迷你西瓜直徑只有零點四毫米。

* 烧香照明灯 * ??!?!

东方人大都会对烧香礼佛、祭祀这一民俗很是熟悉,所以一队韩国设计师便将在庙堂里常见的香炉造型转嫁到了灯具的设计当中。简洁风格的香炉底座上插着一支支不会燃尽的“香”状照明用具,而这个底座便是一支支照明灯的充电底座。使用者可以将香和底座一同使用,也可以将单支或数支香从底座上拆解下来,发挥自己的创意,将其独立使用。





*一条小鱼? *你猜到了它的用途吗?

这是一条装在塑料袋里面的小鱼吗?很明显,这条鱼是假的。那么它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开动你的脑筋,猜猜它的实际用途。
































这其实是一款香皂,里面的“水”其实就是透明的肥皂,放一条塑料小鱼在里面起到掩人耳目的效果,是不是很有趣啊?

售价6.95美元

這就是. . . . 人類消失後的地球 .

當人類消失地球會變成怎樣?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副教授威斯曼在他的新書裏就描繪了這樣的情景。




人類消失之後,高樓林立的紐約將逐漸變成枝繁葉茂的森林。




人類消失後的第2天:
沒有了持續工作的抽水系統,紐約市的地鐵已完全浸沒在水中。



7天後:
由於水冷系統失效,核反應堆將毀於大火和高溫。
1年後,水的凍融效應使得街道上布滿了斑斑裂痕。
2到4年後在紐約和其他城市,斑駁的街道已為雜草所占據,
而後行道樹的根部向上生長隆出地表,向下生長則再一次蹂躪著已毀損殆盡的下水系統。




4年後:
沒有了供暖系統,住宅和辦公樓成了凍融循環的犧牲品,
開始了走向崩塌的第一步。5年後,紐約的大部分地區都已被焚毀。
中央公園那些無人收撿的枯枝敗葉一旦被閃電擊中,很容易引發一場災難性的大火。




20年後:
曼哈頓水流縱橫,泥淖遍地。毀損的街道已然浸沒於水中。
這加速了這些建築的結構性損壞,100年後大多數房屋的屋頂都已塌落。
300年後紐約市的吊橋已經倒塌,那些鐵路拱橋或可維持數百年之久。




500年後:
紐約市的核心區已為森林所覆蓋。
5000年後核彈頭的外殼被腐蝕,導致放射性 239洩露至環境中。
1.5萬餘年後隨著新的冰河時代到來,曼哈頓石質建築最後的遺跡被冰川覆蓋。




5萬年後:
20世紀的汽車釋放至土壤中的金屬鉛直到這時才完全消散。
10萬年後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降至工業化之前的水平。
1000萬年後作為人類時代殘存的遺跡,許多青銅雕塑仍可保持其原有外形。




10億餘年後:
太陽更亮了,地球也變得酷熱無比,但仍有可能存在適應了新環境的昆蟲和其他動物。




50億年後:
奄奄一息的太陽開始膨脹並吞噬了太陽系所有內行星(inner planets,即水星和金星),地球也隨之蒸發殆盡。 

有趣的室外广告赏

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意广告,总是给生活带来令人新奇的惊喜。才华横溢的广告创意人员把生活的智慧融入广告之中,让广告变成了精心打造的艺术品。想要放松一下神经,开阔一会儿思路,请您来和我们一起欣赏这些出色的室外广告吧。










俄大橋發生離奇的劇烈上下晃動現象

俄羅斯伏爾加格勒的伏爾加河大橋晃動如波浪,橋上車輛也如同波浪一樣起起伏伏。至於晃動原因,有一個說法是地震造成,另一個是洪水衝擊,但俄羅斯橋樑專家表示目前並不清楚具體原因。


駕 駛人開車經過大橋時,橋面晃動的幅度可達一公尺,加上狂風巨浪,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音,影片中的風速可達每秒18公尺,所有大橋上行駛的車輛都一起晃動,這 段令人震驚的影片就像野火一樣在網路上迅速傳播開來,總統梅德韋迪夫下令徹查晃動原因,目前警方已經封閉了這座橋的交通。而封橋後給當地居民帶來巨大不 便,民眾只能改搭渡輪,不得不多繞100公里。



專家們也迅速趕至現場,橋梁專家懷疑大橋的穩定和安全結構。大橋振動停止後,專家檢查了橋樑各處道路和圍欄等,發現橋樑並無裂紋也無損傷。
一名駕駛人表示:「上週我開車經過這座橋時,我的車就像一個被彈起的球一樣。」另一名駕駛人則表示:「當時我的第一個感覺是,我的車輪在不同的方向。然後我看著附近的車輛,大家都在上上下下晃動。」
這座位於伏爾加河下游的大橋於2009年10月10日竣工通車,大橋全長7公里,前後共花費12年的時間建造,在大橋不遠處是伏爾加河水電站大壩。
離奇的晃動現象引發了當地民眾關注,他們認為會有這種現象可能是受地震影響,或是大橋支撐結構被洪水衝擊破壞。俄交通部副部長貝洛尤洛夫駁斥了地震引發晃動的說法。
俄羅斯著名橋樑專家帕辛表示,大橋共振現象可能因風吹動和負載的共振而發生。當天伏爾加格勒是多雲強風,由於大橋全部由長板金屬製成,所以大橋的金屬結構沒有變形。不過,真正的原因將由俄羅斯橋樑專家組成的調查小組調查後才能得出





本月推荐

Horizontal Ads 1

Featured Content 4

125x125 Ads

Featured Video

Featured Content Glider

Featured Content Scroller

Featured Content 1

Search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