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December 27, 2010

十大著名沉船残骸:英国胜利号载4吨金币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历史上曾经出现了许多次船只沉没海难事件,随着历史车轮的不断前进,一些曾经享有盛名,具有传奇色彩的船只已尘埃在海底,但是它们的过去和历史,却成为人们最期待探索的神秘主题。以下是历史上最具吸引力的沉船残骸:
1、“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
“泰 坦尼克”号是一艘4.6万吨排水量的“不沉底”远洋定期客轮,然而在其1912年处女航行中却碰撞在冰山上,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沉没于北大西洋,它是世界 上最著名的海难事件。直到现今为止,“泰坦尼克”号的航行、该客轮上的乘客,都成为人们讨论的富有传奇性色彩的话题。
2、古希腊装载橄榄油的货船
古希腊装载橄榄油的货船
希 腊远古时期的货船被研究人员描述成为当时的“不间断货车”,它对于区域性货物贸易往来十分重要。考古学家对爱琴海200英尺深的海底打捞的古代货船陶罐残 渣分析显示,这艘货船当时装载了大量花椒叶口味的橄榄油,经考古学家鉴定这艘货船是于公元前350年沉没海底的。据悉,这艘远古货船是由一个水下机器人勘 测海底时发现的,当时发现了数百个双耳细颈椭圆土罐,其中三分之二是用于装载橄榄油,另一些罐子中很可能是装载着酒,当时希望希奥斯岛经常向外地贸易输出 酒和橄榄油。
3、钻石地质学家意外发现海底宝藏
钻石地质学家意外发现海底宝藏
地 质学家在纳米比亚海域进行钻石勘探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笔财富,他们在勘测过程中,发现了装满铜锭、象牙和金币的失事船只。这项发现由纳姆德比钻石公司发布之 后,由纳米比亚和国际钻石巨头戴比尔斯公司组建的一支联合勘测小组进行了深入探索,初步分析显示这很可能15世纪末或16世纪初的西班牙或葡萄牙商船在暴 风雨天气中沉没于海底,对货船上的打捞物品进行分析显示,该货船很可能是用于建造火炮或可能用于运送贸易象牙。如图所示,这是勘测人员打捞上岸的金币和黄 铜板。
4、17世纪掠夺船“圣玛格丽塔号”
17世纪掠夺船“圣玛格丽塔号”
1622 年,一支由28艘西班牙船只组成的舰队满载着从新大陆掠夺的黄金、银子、铜币以及其他财物在经过佛罗里达海峡时遭遇了强烈飓风,其中至少有6艘船只沉没, 这些船只上所掠夺的财宝也沉没在海底成为了海底宝藏。上世纪70年代,首先开启了对这处海底宝藏的打捞,80年代时,研究人员成功打捞到第二艘失事船只 ——西班牙大型帆船“圣玛格丽塔号”(Santa Margarita),近年来,潜水员沿着“圣玛 格丽塔号”失事的痕迹成功打捞到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宝藏,其中包括如图所示的珍珠。
5、多米尼加发现17世纪海盗的遗弃商船
多米尼加发现17世纪海盗的遗弃商船
17 世纪著名苏格兰海盗威廉·基德(William Kidd)遗弃了“格达号”商船,据称,沉没于海底的“格达号”很可能满载着财宝。近年来,研究人员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小型岛屿的浅海域里发现了“格达 号”残骸,目前对这处残骸进行了水下保护。据悉,海盗船长基德在其海盗生涯中度过了人生多数时间,当时他和海盗们掠夺了印度“格达号”,这艘船上装满了缎 子、丝绸、银制品、黄金和其他财物。1699年,基德遗弃了“格达号”,目前发现该船的所在位置在距离卡特琳那岛海岸70英尺处,该海域仅有10英尺深。
6、海盗“黑胡子”船长的旗舰残骸
海盗“黑胡子”船长的旗舰残骸
考 古学家认为在北卡罗莱纳州海岸发现的火炮很可能属于18世纪臭名昭著的海盗船长“黑胡子”的旗舰。关于海盗船长“黑胡子”拥有许多传奇故事,他的真名可能 是爱德华·蒂奇(Edward Teach),1717年,他占领了法国奴隶船“协和”号,并将其改成“安妮女王复仇号”海盗船,最终“黑胡子”船长在北卡罗莱纳州海岸遗弃了这艘海盗旗 舰。从打捞海域发现的几件古器物显示这应当是“安妮女王复仇号”的残骸所在地,但是一些学者对于这处打捞位置是否是“安妮女王复仇号”产生了置疑。目前正 在进行的打捞和研究工作将在未来揭晓其神秘面纱。
7、英国胜利号载4吨金币
18世纪英国著名军舰“胜利号”
前 不久,考古学家发现1744年沉没于强烈暴风雨中的英国著名军舰“胜利号”位于英吉利海峡330英尺深的海域中。据悉,“胜利号”沉没后,虽然人们在多处 地方发现了该军舰的残骸碎片,但是该军舰确切的沉没地点仍无人知道。曾有专家认为,“胜利号”是在奥尔德尼岛周边水域触礁沉没,对此舰长约翰·鲍尔钦 (John Balchin)爵士和奥尔德尼岛灯塔看守人负有主要责任。但目前的发现澄清了并不是他们失职造成军舰沉没。依据奥德赛海事打捞公司宣称,“胜利号”军舰 上至少有900人,其中有110门火炮,可能在舰船上装载着4吨重的金币。如图所示,这是打捞上岸的“胜利号”军舰的一个铜炮,上面刻有乔治一世的王冠图 案。
8、秘鲁和西班牙争夺价值5亿美元的海底宝藏
秘鲁和西班牙争夺价值5亿美元的海底宝藏
秘鲁和西班牙政府就1804年被英国军舰击沉的一艘西班牙军舰上的价 值5亿美元银币的归属问题打上了官司,2007年,奥德赛海事打捞公司宣称发现了一处海洋宝藏,虽然该公司试图保守这只军舰的来源和在大西洋失事的具体位 置,2008年这一秘密还是走漏了风声。随后西班牙政府宣称,这些宝藏属于西班牙沉没的大帆船“Nuestra Senora de las Mercedes”号,秘鲁也宣称发现的失事军舰属于本国,并表示在军舰残骸中发现的钱币是秘鲁银币,是在利马铸造的。
9、百年前美国矿砂船的沉没仍有谜团待解
百年前美国矿砂船的沉没仍有谜团待解
在 美国苏必利尔湖面460英尺以下发现的一艘矿砂船残骸引起了研究人员的置疑,为什么这艘矿砂船仅在第二次航行时失事沉没。据悉,这艘沉没的“塞浦路斯号” 矿砂船从威斯康星州的苏必利尔湖驶往纽约的布法罗市,在1907年10月11日,这艘船遭受了疾风,但是这样的暴风并不会影响现今的船只运行。当时,许多 水手猜测水进入到了该船最新设计的装货口盖,由于该船建造时出现的劳工暴乱,装货口盖这部分的产品制造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然而这艘船仍保留着,另一项谜团 让海难研究人员十分费解——目前“塞浦路斯号”失事地点位于幸存者所描述地点以北10英里处。
10、神秘的德国航母——“齐柏林伯爵号”

神秘的德国航母——“齐柏林伯爵号”
波 兰海军已肯定他们发现了德国纳粹唯一一艘航空母舰“齐柏林伯爵号”的残骸所在位置,这艘航空母舰是于1938年建造完成,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希特勒逐 渐对德国海军经费的削减,导致这艘航空母舰并未真实地参与军事行动。1947年,德国战败之后,苏联接管了“齐柏林伯爵号”,并将它作为射击靶子,最终这 艘具有传奇色彩的德国航空母舰神秘沉没,也没有人精确知道它沉没的准确位置。直至波兰海军通过水下机器人发现到了该航空母舰的残骸。如图所示,波兰海军中 校丹尼尔·贝斯泽克(Daniel Beczek)拿着一张介绍“齐柏林伯爵号”的照片,照片中顶部是该航空母舰的图样;中部中声纳系统;底部是上世纪30年代建造该航空母舰时的情景。

盗梦空间背后的科学

《盗梦空间》全球热映,让人开始关注梦境背后的神经元与树突,快速动眼睡眠和非快速动眼睡眠。人们开始担心现代科技是否真能如电影所示,盗梦者可以 潜入我们的梦境窃取我们的潜意识或者植入新的思想。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已经用功能磁共振仪器“潜入”人的梦境当中,但也有科学研究强调人类无法改写梦中的 意识。然而梦中时间流逝变慢、清醒入梦等情景却是可以找到现实中的合理解释的。
人类科技能窥视他人的梦境吗?
《盗梦空间》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主角柯布以梦的形式进入另一个角色的思想中,告诉对方:“我知道怎么样找到你脑子里 的秘密,我清楚你所有的把戏!”偷盗思想和梦境、了解你在睡梦中的状态,这一切听起来应该仅仅存在于电影之中,然而人类凭现在的科技水平,已经能让异想天 开逐渐变为现实。
从人类大脑中“窃取”影像已成可能
 《盗梦空间》中,捕梦者们使用一种叫做自动梦素(somnacin)的药物和一台盗梦机器将情境上传到他人的梦境之中,然后若干名连入机器的捕梦 者也进入梦乡,进入对方的梦中。而在现实中,这种能读取他人思想的装置已经被发明了出来,它就是核磁共振扫描仪(MRI),这种仪器可以抓拍脑部活动的照 片,然后再通过某种软件就可以将受试者所看到的图像还原出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系统科学家杰克•佳朗特就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模拟 试验者大脑视觉系统算法,绘制出大脑活动图像。他曾经给受试者播放电影,并依据受试者的脑扫描图相当精确地重现电影图像。科学家认为运用这种方法可以能够 重现人在梦中的景象——他是在做噩梦还是梦到自己在飞翔。但这种方法也存在弊端,即这些图像的准确性只有做梦者才知道,旁人无法印证其真实性。
 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还原人类脑中黑白影像
 而日本国际电气通信基础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ATR)的计算神经系统科学实验室开发出了另一种偷取图像的技术。ATR并没有建立视觉系统模型,而 是直接将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图输入计算机,它“学会”如何将大脑活动的变化与不同的图像联系起来。实验室科学家可以通过分析大脑视觉皮质中的血流重现受试 者正在观察的简单黑白图像。但这种方法不能“重现梦境”因为睡梦中大脑信号也许“更嘈杂”。这种成像技术还会变得更精确,但它应该永远无法像《盗梦空间》 里描述的那么精准。ATR现在正在研究如何从睡眠者的大脑中获取更有意义的信息。
人类进入梦境后还能保持清醒吗?
 《盗梦空间》中以柯布为首的盗梦者能够在进入梦境后依然保持清醒,以正常的逻辑思考问题——他们甚至会用一个陀螺来验证自己是否在梦中,这种“清 醒梦”作为电影中某些想法的基础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而无法主观控制自己在梦中的行动。但事实上,有些清醒梦者可以自然地这么做,而另一些人通过学习 也可以完成。
“诺瓦梦仪”可以让睡眠者“清醒做梦”
  在“清醒梦”的情况下,睡眠者会意识到自己在做梦,甚至还能控制某些梦境。有些人自然而然就可以进入清醒做梦的状态,还有些人就必须通过学习掌 握,有种设备据称可为他们提供帮助。这台设备名叫“诺瓦梦仪”(NovaDreamer),是一个睡眠面具。它可以探测出睡眠者何时给出信号,测到信号就 闪亮灯光,既能刺激睡眠者的意识又不会让对方从睡梦醒来。“诺瓦梦仪”的开发者是心理生理学家斯蒂芬•拉伯格(Stephen LaBerge)。这位科学家已在斯坦福大学执教25年,其间始终在推广清醒做梦这一概念。另一方面,利用自动梦素这样的药物来进入梦境并无可能,但有些 药物的确可以对我们睡眠进行调解。例如药品莫达非尼(modafinal)就可以使人一直保持清醒状态,还有一些新型安眠药会让人进入“超级睡眠”。
 电子游戏可“训练”人做清醒梦
 实际上要经历“清醒梦”(lucid dream)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训练自己在入睡时对自己发问说“我正在做梦吗?”一些狂热的视频游戏迷们特别擅长做这种清醒梦,因为他们经常一整天都在集 中精力去完成某个游戏任务。加拿大麦科文大学的梦学研究者Jayne Gackenbach发现,电子游戏是一种虚拟现实,这跟做梦非常相似。因此人们可以通过玩游戏来控制自己的梦,乃至战胜噩梦。“如果你梦见一头怪物在追 你,你不是逃跑和尖叫,而是回过头来反击,并从中获得许多乐趣,你就控制了自己的梦。Gackenbach认为电子游戏能够满足这种模拟威胁的需要,进而 让人们的梦得到“进化”。目前她正在研究如何利用电子游戏帮助士兵克服由于战争造成的创伤后精神失调症。
inception
诺瓦梦仪”(NovaDreamer)是一个睡眠面具。它可以探测出睡眠者何时给出信号,刺激睡眠者的意识又不会让对方从睡梦醒来。
《盗梦空间》里最有趣的一个设定就是梦中时间流逝变慢,而且随着梦境深入几何级变慢。影片后半部那种惊心动魄的剧情张力,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这个设 定——即如果你在梦中做梦,时间流逝的速度会更慢。原本五分钟的现实时间等于一小时的梦境时间,而五分钟的梦境时间又和二级梦境中的一个礼拜时间相当,如 此类推。很多人都会有类似“梦中时间变慢”的体验,实际上这源于我们的一种错觉。

梦中时间变慢符合我们日常的梦境体验
 其实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有时候我们明明做了一个很长的梦,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只不过睡了很短的时间。曾有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做梦的时间实际上很短,有 的只有几秒钟,通常也就几分钟。一个人可以一晚上几次做梦,之间有时间间隔。很多人以为自己整夜做梦,实际情形并非如此。梦境是“闪回式”的,大脑可以在 瞬间将许多情景映现在梦境之中,许多毫无联系的场景和事件可以“剪接”在一起,时间可以跳越,地点可以切换。因此人们常常感觉自己做了很长时间的梦。实际 上,不是时间变慢了,而是接受信息的速度变快了。
“时间变慢”源于错觉:用实际标准去感知梦中情节
 梦境时间流逝变慢的原理,《盗梦空间》里给出的解释是人脑的潜力在睡眠时被释放,人脑的运作加速,所以在主观上,梦境的时间就变长了。但也有人认 为,梦境时间流逝变慢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人脑在睡眠时运转变慢,特别是意识层面处于休眠状态,因此梦中的事件很难组织起连贯的、精确的逻辑线索,是缺少 细节的,是跳跃式的。比如梦中从一条街走到另一条街,可能只需一秒钟就完成了,因为你的脑子根本没有这么多资源把完成这个动作的细节和线索组织起来,在梦 中其实是“跳”过去的。而在醒过来之后,我们会用清醒时完成同样动作的标准去感知梦里的情节,从“跳”变成了“走”,因此就把梦境时间放大了。所以梦境时 间流逝变慢,是一种错觉而已,是因我们以清醒时的时间标准去感知梦中情节而产生的错觉。
看电影过程本身就是一场“梦”
有研究认为,一个坐在漆黑的电影院凝视着大银幕的观众,与睁开眼睛进入“快速眼动睡眠”的人最为相似。《盗梦空间》在试图摧毁梦境与观看电影之间本 已十分细微的差异,它就像梦境一样不可思议地激发出我们的兴趣。多亏了我们大脑的额叶激活减弱以及视觉皮层的兴奋,我们才能在电影院一边大口嚼着爆米花一 混淆了虚与实的界限。这几乎就像克里斯托弗·诺兰毫不费力地深潜到我们的大脑中,将《盗梦空间》里关于梦的设定植入,完成了inception。
做梦与看电影是两个类似的平行经验
 美国电影新闻网站CHUD.com的编辑戴文·法拉西认为《盗梦空间》全都是梦境,甚至共享梦境本身也是梦境。“道姆·柯布并不是一个盗梦者,他 无法进入他人的梦境。他也并非在逃离柯伯尔公司的追杀。曾经一度他这么告诉自己,虽然是通过妻子梅尔的话来表达的,梅尔是他自己潜意识的一种投射。她质问 他:在他的世界里,他被柯伯尔公司的一群匿名的暴徒全球追杀,这样的世界究竟能有多真实?”
 这个解释从神经学上讲得通。从大脑的角度来看,做梦与看电影是不可思议的两个平行经验。实际上由研究认为,一个坐在漆黑的电影院凝视着大银幕的观 众,与睁开眼睛进入“快速眼动睡眠”的人最为相似。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乌里·哈森与拉斐尔·马拉赫所作的研究。他的实验非常简单:他们给被试观看一部克林 特·伊斯特伍德的老电影《地狱三镖客》,并且在磁共振扫描仪中观察被试的大脑皮层上发生了什么。科学家们发现,当成年人观看电影时,他们的大脑呈现出一种 特殊的激活模式,这一现象非常普遍(这项研究的名称是“在观看自然视象期间,大脑激活的被试间同步性”)。尤其包括视觉皮层(这不足为奇,因为视觉刺激肯 定会激活视觉皮层)、梭状回(当摄影机放大一张面孔时,这个脑区就会激活)、加工触觉相关的脑区(当电影场景涉及到身体接触时,这些脑区就会激活)以及其 他脑区的激活而言,不同的被试之间显现出了明显的相似性。
 共同特征:感官活跃自我意识被削弱
 还有一些脑区在电影院里并非“一起激活”。这些“非同步的”脑区中最主要的是前额叶皮层,一个与逻辑、审慎分析以及自我意识相关的脑区。马拉赫及 其同事随后的研究发现,当我们正忙于进行强烈的“感觉运动加工”时——不过强烈的感觉也只是一块快速活动的大荧幕以及杜比环绕声音——我们实际上抑制了这 些前额叶脑区的激活。科学家们宣称,这种“不激活”使得我们会沉浸在电影当中。
 这些实验揭示的是观看电影时的基本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感觉极度活跃,但是你的自我意识却不可思议地削弱了。现在这里所说的就开始有趣了,至少对于《盗梦空间》的解 读而言很有趣。当我们进入睡眠状态时,大脑经历的全脑激活模式与平常清醒时类似,虽然前额叶皮层会保持沉寂,而视觉皮层比平常甚至更加活跃。但是令我们的 视觉皮层兴奋的不是通常的现实:而是一种半随机而且不可预测的活动,也不受感觉约束的限制——也就是梦。这通常被归结为乙酰胆碱的喷射,乙酰胆碱是一种兴 奋性的神经递质,从脑干开始自下而上渗透。就好比我们的大脑皮层用超现实主义的电影来招待我们,用任何碰巧在我们周围的多余细节来填充我们奇怪的夜间故 事。而且,睡梦状态还伴随着大范围的“边缘”脑区的激活的增强,这些脑区与情绪的产生有关。这也就是为什么即使最荒谬的噩梦(越荒谬就越不容易信以为 真),也会使我们被吓醒时冒出一身冷汗。我们所关心的就是我们的梦境里发生了什么,即便梦境完全没有道理。
解读梦境和思想的技术在向前发展中还存在极限。在《盗梦空间》中,迪卡普里奥扮演的角色能探测出内部对话或者决策这种较高指令的想法,甚至可以 “窃取”它们。但科学家明白,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还未能完全“解码”或“阅读”思想,因此人们无法仅仅以探索人的思维来重现和捕捉梦境中诸如“我想去跳 伞”这种明确的念头。但对人类睡眠中的潜意识的发掘和研究一直在进行,也许将来会有更多反映和验证我们大脑活动的新事物出现,它们可能会为未来科技提供更 多灵感。



你会喜欢这种床单吗?


三星Galaxy S售出930万台!年底直逼千万目标

三星真是厉害,凭借一款Galaxy S“再造”了2009年摩托罗拉推出Droid手机时的辉煌。三星此前曾表示,Galaxy S手机今年的销售目标设定为1000万台,而11月便达到了700万台。本周一三星再传捷报,截至今日Galaxy S销量已达930万部,接近于此前设定的1000万部的销量目标。
       
        三星表示,在韩国本土,Galaxy S的销量已经突破200万部,成为韩国市场上有史以来首款实现这一销售业绩的手机产品,超越了苹果iPhone 4,后者在韩国市场的销量为180万部。三星于今年6月份推出了Galaxy S系列智能手机,并且与美国五大运营商(AT&T、Sprint、T-Mobile、U.S. Cellular和Verizon无线)携手,大举进军美国市场。今年早些时候,三星预计Galaxy S智能手机2010年的销量可达1000万部。之后,Galaxy S手机销量不断接近于这个目标。本周,三星宣布Galaxy S智能手机销量已经达到930万部,接近于1000万部的目标。
        Galaxy S在美国市场的销量已经突破100万部。Galaxy S有多款不同的机型,而每家运营商都销售不同版本的Galaxy S手机。不过,Galaxy S系列智能手机的共同点是4英寸的Super AMOLED显示屏,500万像素的摄像头,720p高清视频。Galaxy S系列手机搭载Android 2.1操作系统。尽管2010年只剩下最后几天,但三星仍然相信Galaxy S系列智能手机能够实现1000万部的销售目标。同时三星预计,2011年Galaxy S系列智能手机的销量将达到4000万部。

年末给力之作-HTC myTouch 3G逼近2000元

今年HTC推出了不少“叫好又叫座”的Android手机,其中myTouch系列无疑是性价比最高的系列。HTC myTouch 3G Slide被称为G10,在国内还被称为“浓缩咖啡”。该机一直在改版机市场不温不火,而随着近期的降价,它将迎来第二个春天。该机在上市之初采用了 Android 2.1系统,但是很快就升级到了Andriod 2.2系统,如今凭借2000左右的价格,myTouch 3G将成为大家元旦的购机首选。
        HTC myTouch 3G Slide采用时尚的直板触控设计,并且还添加了非常实用的侧滑全键盘,使得用户在拥有触控操作方式的同时又多了一个选择。此外,该机正面采用一块3.4 英寸显示屏,分辨率为320×480像素,显示效果较为出色。并且myTouch还内置了一枚500万像素摄像头,拍照效果令人满意。
        系统方面,该机载了最新的Android 2.2的智能操作系统,可以将软件直接安装在存储卡上。随着软件的增对,Andriod2.2版本的优势愈加明显。My Touch 3G Slide使用高通的MSM7227处理器主频达到了600MHz保证了系统的高速运行,512MB容量的RAM运行内存也是对系统稳定的一种保证。机器 本身内置了512MB的存储空间,并可以支持最高16GB的扩展存储。另外,同时常用的蓝牙,GPS和WIFI等功能也都有配备,整体表现非常全面。
        编辑点评:拥有Android 2.2操作系统的机器市场是非稀少的,G7 Desire软件刚升级并不稳定,G5 Nexus One已经停产。虽然等待最新的机器或许是个不错的办法,但是如果近期就想购买一款拥有Andriod2.2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该机无疑是一个好选择。 况且myTouch 3G如今逼近2000元的价格也让它性价比更加凸显出来。
        机型:HTC myTouch 3G Slide
        参考价格:2100元(改版机)

PSP2主机杂志图情报汇总:预定2011年秋发售?

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前天才刚刚爆出的PSP2清晰杂志图,本次我们总结了杂志中透露的内容,具体如下:

以下是引用片段:
●索尼在东京电玩展开展期间于青山的办公室中向少数关联者公布了PSP2。
●PSP2搭载了过去曾经传言过的背面触摸板。
●触摸板的外形类似于笔记本上的触控板。
●PSP2的显示屏比PSP的显示屏大了约1英寸,并且为HD高清。
●PSP2的外形很大,不过因为有iPad等产品作为先例,所以不是问题。
●索尼将不光与任天堂争夺市场,与苹果也将构成竞争关系。
●本次公开的PSP2与华尔街日报上报道过的携带型产品是否一致未明。
●PSP2的硬件还未完成,现阶段还存在电池、电力和散热等问题。存在过热的现象。
●在正式公布时将会改善上述的问题。
●PSP2的内部设计还在调整之中,预计技术规格等都将发生变化。
●PSP2的发售时期为2011年秋。
PS:点击图片可放大查阅
PSP2主机清晰杂志图流出 维持原型机的造型?
PSP2主机清晰杂志图流出 维持原型机的造型?

八个奇怪的心理不解之谜

男人比女人爱撒娇
    调查发现,男人在家里撒娇的频率,甚至超过妻子。
    男人一直扮演强悍的角色,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但在本质上,男人和女人一样,都有脆弱的一面。
    心理学家认为,事业往往是男人赖以撒娇的资本。他们有一种患得串失的茫然感,对死亡日益迫近的恐惧感,逐渐上升为焦虑感,导致内分泌失调。这时,他们像孩子一样撒娇,是让女人明白他的苦衷。 

说谎“高手”大脑“怪”
    心理学家、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艾德里安·莱恩说,“有些人的大脑结构使他们比常人更善于说谎,这些人更长于进行与说谎有关的推敲和算计。”
    据莱恩发现,惯于说谎者的大脑前额皮层拥有更丰富的白质。白质是一种白色的神经组 织,说谎的时候,这些组织非常活跃,而惯于说谎者大脑中的另一种物质——灰质却相对较少。过多的白质和较少的灰质,使一些人成为出色的说谎者。这是科学家 第一次发现惯于说谎者和普通人之间存在着生物学上的不同。 

爱人可用鼻子找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挑选配偶分两个步骤,第一层是选择面部特征与自己相近的人,第二层也是最重要的一层,是要筛选出气味与自己不同的人。因此科学家认为不光是情人眼里出西施,鼻子也能帮你找到心中的“爱人”。
    这项研究由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克莱格·罗勃茨领导进行。研究人员共招募了92名女性志愿者和75名男性志愿者。
    随后研究人员让女性志愿者闻一下数位男性志愿者的衣服,挑选出最喜欢的味道。结果表明,女性愿意选择在气味方面与自己相异的男性。
    克莱格·罗勃茨和他的同事们认为,气味上的相异能够从根本上杜绝近亲繁殖的危险,同时也有利于优生。 

心情不好多吃香蕉
    德国营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愉快的情绪,与大脑一种叫5—羟色胺的物质有关,而香蕉则含有这种能帮助大脑产生羟色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但能促使人的心情变得快活和安宁,甚至可以减轻疼痛,又能使引起人们情绪不佳的激素大大减少。
    因此,狂躁和抑郁症患者以及其他心情不好的人应多吃些香蕉,以使大脑产生足够的5—羟色胺,从而减轻其悲观压抑的程度,甚至使不佳的情绪自然消失。 

拍马屁成为新行当
    对别人由衷的、恰如其分的赞赏之声,真犹如天国里的妙音,甜蜜无比。在东京的一条 繁华的大街上,25岁的小山宇和23岁的水野健打开他们的工具:一块大大的布告(上面写着奉承屋,每分钟100日元)、鲜红的汗衫(标明他们是职业奉承 者)和一张厚脸皮,小山问涌来的人潮:“最近你被人奉承恭维过吗?”水野接着说“感觉一下你潜藏的魅力吧,放纵一下自己。”
    一个名叫林妙子的女学生悄悄地走过去,声称要试一试,小山和水野立即就进入了角色,把妙子与一个日本著名的摇滚歌星相比,赞美她有着非凡的时尚感觉,告诉她,她让人着迷。他们中的一个问道:“你的眼睛像钻石一样美丽,有多少克拉?”
    小山和水野这两个小伙子有着灵敏的反应、恰到好处的恭维、说一点反话或是俏皮话再加上滔滔不绝的赞美之同,所以很快就吸引了一群人,于是他们就展开了一流的恭维才能,生意异常火爆。
    小山和水野说,有一次他们到一个职业学校时得到了灵感,于是就开始从事这个职业, 他们两个人觉得有些共同点.那就是尽管受到了大学教育,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他们两个都有一种乐观的精神,喜欢让别人高兴。同时他们意识到他们的朋友即使 有工作也觉得不开心,工作压力也很大,既然所谓的胜利者都有这么大的压力,小山和水野就觉得应该做一点事提高人家的士气,于是就成立了“奉承恭维公司”。 

家长面临信用危机
    一项“亲子调查”显示,8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守信;而超过95%的小孩认为,父母常常不履行承诺。
    专家认为,家长如果经常不信守承诺,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被家长接受,对家长缺乏足够的信赖感,沟通的欲望自然减少,这也是出现家庭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骂妻丑也是家庭暴力
    在英国,家庭暴力案件,约占英国暴力犯罪总数的1/4。
    英国的皇室律师切丽·布昌提出,家庭暴力不仅仅是身体暴力,还包括精神暴力和经济暴力,不少女性因受丈夫的侵害,几乎丧失了自信心。她说:“如果丈夫整天骂妻子丑,妻子的精神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同样构成家庭暴力的恶果。” 

收入越高越易空虚
    处于中高收入阶层的员工,成就感反而低于低端收入群体。
    对于这一现象,心理学家认为,许多收入中等甚至更高的上班族,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快乐并没有持续很久, 很快就陷入了更深的困惑之中。当为了生存而奋斗时,物质是最好的激励因素;而当生存问题解决以后,物质就退居次位,而对安全感、爱、归属感、受尊重的需 要,则占据主要地位。现在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成功标准越来越物质化,人们拼命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一旦物质需求满足后,发现其他需求都未满足, 空虚感随之而来,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感、成就感。

研究发现30亿年前地球生命曾进入爆发期

大约在30亿年前随着早期生命开始学会如何利用来自太阳的能量,地球上的生命突然进入一个爆发期。
大约在30亿年前随着早期生命开始学会如何利用来自太阳的能量,地球上的生命突然进入一个爆发期。
本图显示了生命之树截面上古代基因组中基因家族的进化。其中,小圆形分格的大小表示体系中进化事件的数量,薄片代表事件类型,如红色代表基因形成,蓝色代表基因复制,绿色代表基因横向转移,黄色代表基因丢失。  
本图显示了生命之树截面上古代基因组中基因家族的进化。其中,小圆形分格的大小表示体系中进化事件的数量,薄片代表事件类型,如红色代表基因形成,蓝色代表基因复制,绿色代表基因横向转移,黄色代表基因丢失。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大约在30亿年前随着早期动物开始学会如何利用来自太阳的能量,地球上的生命突然进入一个爆发期。
科学家们对远古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绘制出一幅地球最早期动物的图景。他们认为,当微生物开始学会利用氧气和来自太阳的能量生活时,最早期的生命开始进化和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究了1000个如今仍然存在的关键基因,并掌握了它们是如何从远古时期进化过来的。
科学家们研制了一种“基因化石”,这种“基因化石”不仅仅可以告诉人们基因是如何形成的,也可以让人们知道远古微生物是如何支配这些基因的。他们的计算结果显示,所有的现存基因,大约有27%形成于33亿年前到28亿年前之间。在大约5.8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开始进入了一个快速变化时期,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当时生命形态复杂多样。
化石可以帮助古生物学家制定出生命进化的编年史,但是如果想绘制出寒武纪之前的30亿年间的生命图景则相当困难,因为那个时期的软体动物很少会留下化石印迹。不过,那些早期生命形态仍然留下了一种细微的化石:DNA。
由于所有活着的生物体都从父辈那里遗传基因组,因此麻省理工学院的计算生物学家推理认为,他们可以利用现代基因组推想古代微生物的进化过程。他们将不断增长的基因组库中的信息与一种数学模型结合起来。这种数学模型考虑到了数百万年间各种基因遗传、交换和丢失的因素。
科学家埃里克-阿尔姆和劳伦斯-戴维将这一时期称为“太古代大爆发”。由于他们识别的许多新基因都与氧气有关,因此阿尔姆和戴维首先考虑到,氧气的出现可能也是造成“太古代大爆发”的原因之一。科学家认为,直到大约25亿年前,氧气才开始在地球大气层中出现并不断积聚,并可能在“大氧化事件”中杀死了大量的厌氧生命。阿尔姆表示,“‘大氧化事件’可能是细胞生命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事件,不过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的生物学记录。”
然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利用氧气的基因直到28亿年前的“太古代大爆发”末期才出现。这一发现与地球化学家关于“大氧化事件”的设想更为一致。阿尔姆和戴维相信,他们已经发现了现代电子转移的最初来源。电子转移是一个生物化学过程,它负责在细胞膜内运送电子。电子转移被动物用来呼吸氧气,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在光合作用时也需要这一过程,光合作用直接收获太阳的能量。一种被称为“生氧光合作用”的光合作用被认为是与“大氧化事件”的氧气产生有关,也与我们今天呼吸的氧气有关。
“太古代大爆发”期间的电子转移进化应该经历了生命历史的数个关键阶段,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两个阶段都导致生物圈收获和存储了大量的能量。戴维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并没有说明电子转移的进化是否直接导致‘太古代大爆发’。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到,生物圏得到了更多的能量,因此可以支持更大、更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

本月推荐

Horizontal Ads 1

Featured Content 4

125x125 Ads

Featured Video

Featured Content Glider

Featured Content Scroller

Featured Content 1

Search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