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9, 2010

先入为主

用先入为主的眼光看人或看事,往往是片面、不客观的,容易与事物的本质大相径庭、背道而驰。听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很有意思。为了方便讲故事,故事里的人物分别用《朋友》和《我》来替代。
朋友手拿一份报纸让我做一个小小的测验,我欣然同意了。
问题一:如果你知道有一个女人怀孕了,她已生了八个小孩,其中有三个耳朵聋,两个眼睛瞎,一个智能不足,而这个女人自己又有梅毒,请问,你会建议她堕胎吗?
问题二:现在要选一位领袖,而你的这一票很关键。下面是这三位候选人的一些事实:
候选人A:跟一位不诚实的政客有往来,而且会咨询占星学家。有婚外情,是一个老烟枪,每天喝8-10杯马丁尼。
候选人B:他过去有两次被解雇的记录,好睡懒觉,大学时吸过鸦片,而且每天傍晚会喝一夸特威士忌。
候选人C:他是一个授勋的战争英雄,素食主义者,不抽烟,偶尔喝一点啤酒。从来没有发生过婚外情。
请问你会在这些候选人中选哪一位?
朋友让我将答案写在纸上,然后告诉我说:候选人A是:罗斯福。候选人B是:丘吉尔,候选人C是:希特勒。
听了答案我惊讶的张大了嘴吧。
朋友表情凝重地问我:你是不是为世界人民选择了希特勒?然后同样凝重的问我:你会建议那位妇女坠胎吗?
我说:这个问题不用考虑,我们受计划生育教育多年了,都是了那么多歪瓜裂枣,就别添乱了,坠胎。
朋友说:你杀了裴多芬,她是裴多芬的母亲。
我又一次惊讶的张大了嘴吧。
朋友说:吓一跳吧!本来你认为很好很人道的答案,结果却扼杀了裴多芬,创造了希特勒。
最后朋友总结到:所以不要用既定的价值来思考。
我抓过朋友手里的报纸,原来真是一个测验题,题目是《你的决定灭了谁》
这个测验确实极端了点,但是说明了一个道理:我们不能靠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的本来面目,其实有很多的时候,我们自己的主观臆断是不准确的、片面的。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不能靠主观臆断管着管那,要给孩子成长空间。尤其是对于隔辈的孙子,不光是不要溺爱,还要理智的实行“不作为”教育方式。孩子们有困难,生活上可以帮助。但教育问题上不能帮倒忙,尤其是绝不能替代他们的父母。

No comments:

本月推荐

Horizontal Ads 1

Featured Content 4

125x125 Ads

Featured Video

Featured Content Glider

Featured Content Scroller

Featured Content 1

Search Box